写意报告丨免疫对现代医药产业的推动
本文根据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朱迅博士在同写意学术策划的“第一届郑州生物药发展高峰论坛”中的报告《生物技术与免疫治疗—关于I/O研发及投资热门领域的若干思考》部分内容节选整理而成,内容经报告人确认。
整理丨意药同萌 @Fiona
编辑丨同写意 @annie
朱迅博士在活动报告作现场
同写意近期活动预告
第91期—夯实新药中美双报的审评科学与技术基础(北京,5.18-20)
第93期—2019中美医疗投资论坛和路演(纽约,6.14-15)
第94期—仿制药选题立项—策略与方法(上海,6.28-30)
硅谷生命科学研修之旅—2019生命科学投资与创新力培训(硅谷,6.18-25)
什么是免疫?
免疫学是一个前沿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个高度应用的学科,已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支柱,引领着整个生物医药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快速发展。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MHC多态性、细胞因子-受体网络、免疫细胞分化及成熟、免疫应答及其调节、免疫识别和耐受、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免疫信号转导、免疫失调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等构成了生命复杂性的重要基础。
其中作为“识别球蛋白超家族”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就涵盖了抗体及其Fc段受体、免疫细胞受体(BCR、TCR/CD3、NKR等)、MHC抗原及其相关分子、分化抗原(CD分子)、细胞因子受体、黏附分子或配体等众多的分子体系,在机体生老病死等各个过程中起重要角色,许多分子成为药物靶点或者药物本身。
既然免疫学如此重要,那什么是免疫呢?免疫有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如果机体是一个社会,那么这个社会想要平稳的发展,首先需要军队,第二需要警察,第三要有一套区别好与坏的法律体系。这就是免疫。
免疫防御是机体的军队,抵抗各种外来病毒、细菌等致病因素的攻击;免疫监视是机体的警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或者变质的细胞;免疫自稳是一套识别自我或非我、好与坏的法律体系。
免疫简而言之就是6个字母,Ag(Antigen)、IS(Immune System)和IR(Immune Response)。
人体有四道天然防线:
物理防线
吞噬细胞防线
感染(炎症)反应防线
特异性防线(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构成了除物理防线之外的另外三道真正的机体防线,特别是跟疾病治疗密切相关的特异性防线。
很多药品的开发都是围绕着这个相关内容展开,后续的发展更是依赖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免疫是把双刃剑。从事免疫工作的人绝大部分认为,若不能有效的控制免疫反应过程,免疫将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很多药物后续治疗出现的反应,绝大多数是免疫带来的。比如现在的PD-1和PD-L1药物治疗时出现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和肾毒性,这些都是免疫这把双刃剑导致的后续一系列反应。
现在疾病的免疫学基础被认识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核心就是炎症反应(Inflammation)。
比较直观的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各种过敏、移植排斥反应等;实际上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还有在治疗过程中方方面面发挥了相应作用的后续一系列反应,都是基本的免疫反应。
可以用感染的例子来阐述免疫反应。如果物质引起炎症,那就是过敏源;如果引起自身反应,那就是自身抗原;如果什么都没反应,那就是耐受原。
炎症反应从最初的抗原进入机体的血浆蛋白,到早期的吞噬细胞,到后续进入到高免疫期,出现了各种的抗体,到后续进入低免疫反应期,也就是免疫麻痹期。
这一系列的过程,包括血管渗透性增加、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续的整个发热、白细胞增加、后续各种组织的损伤、器官的衰竭,最主要的机制就是免疫反应。
SARS病毒感染后为什么会导致人死,绝不是病毒杀死的,而是这个病毒激发了一系列后续的免疫反应。
一般情况下,机体细胞发生突变可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掉,那么机体为什么还要生成肿瘤?
肿瘤细胞来自于正常细胞的突变,对早期少数细胞的突变免疫系统往往将其视为自己的组织而处于耐受状态(免疫耐受),当突变细胞增多到一定程度成为肿瘤时,肿瘤细胞会诱导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机制,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的攻击(免疫逃逸)或抑制机体免疫的攻击(免疫抑制)。
肿瘤状态下的免疫抑制也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过强(或不可控制的)免疫杀伤可能在杀死肿瘤的同时导致玉石俱焚,也损害了器官,甚至杀死了机体。
肿瘤晚期,机体在与肿瘤战斗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免疫细胞及分子,使机体免疫系统本身已经无力再战,既“免疫耗竭”。
因此,尽管免疫耐受、免疫逃逸、免疫抑制、免疫耗竭对肿瘤患者的外在表现的结果可能并无太大差异,但其表明的是在肿瘤不同阶段,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是高度异质化的。
免疫对现代医药产业的推动
免疫治疗的药物有:
蛋白质药物(重组蛋白和抗体)
生物技术疫苗
核酸药物(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
细胞药物(细胞治疗及干细胞治疗)
其他(包括组织工程、临床诊断试剂、生物芯片等)
表1:Biotech Medicines in Development(1989-2013)FDA
从表1可见,近30年来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药中,蛋白类药物占46.5%,其中代表被动特异性免疫的抗体类药物占比为29.6%,其他重组蛋白、生长因子等中大部分是免疫相关分子;
代表主动特异性免疫的疫苗占26.5%;在核酸药物(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和细胞药物中,一半以上也与免疫分子或者免疫机制相关。可见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在整个生物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朱迅博士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
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专家
医学博士,法学硕士,著名免疫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药渡战略总师、贝壳大学名誉校长等。现兼任新天域资本、尚珹资本特聘医药专家;四环制药、深圳微芯生物独立董事、长春金赛药业、深圳奥萨医药高级顾问等。
先后担任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生物技术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审委员,中华医学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药学进展杂志副主编,中国实验诊断杂志创始主编,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委,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等。
曾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1995-2000),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2000-2003)、市长特别助理(2004-2006)等。
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丨txy@tongxieyi.com
商务合作丨010-83634390 / 010-83634290
2019,请多关照▼